劳动部关于颁发《锅炉压力容器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核规则》的通知(已废止)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8 22:45:24   浏览:8374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劳动部关于颁发《锅炉压力容器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核规则》的通知(已废止)

劳动部


劳动部关于颁发《锅炉压力容器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核规则》的通知
1993年12月30日,劳动部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劳动人事)厅(局),国务院有关部、委、局,解放军总后勤部工厂部、营房部,有关总公司:
原劳动人事部于1987年3月23日颁发的《锅炉压力容器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考核规则》(劳人锅〔1987〕9号,以下简称原规则)对提高无损检测人员的技术水平起了重要作用。为了更好地做好考核工作,现颁发修订后的《锅炉压力容器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核规则》(以下简称新规则)自1994年10月1日起施行,原规则同时废止。请各级劳动部门、各有关单位做好贯彻执行新规则的准备工作;执行中有什么问题,望及时报我部职业安全卫生与锅炉压力容器监察局。
按原规则考核合格所颁发的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证书,在资格有效期内仍然有效。

锅炉压力容器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核规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提高锅炉压力容器无损检测工作质量,保证锅炉压力容器安全运行,根据《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暂行条例》及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 本规则适用的无损检测方法包括射线(RT)、超声波(UT)、磁粉(MT)、渗透(PT)、涡流(ET)、声发射(AE);无损检测人员的级分别为:Ⅰ级(初级)、Ⅱ级(中级)、Ⅲ级(高级)。
第三条 从事锅炉压力容器无损检测人员,必须按本规则经资格考核,取得劳动行政主管部门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以下简称监察机构)颁发的相应资格证书。

第二章 考 核 组 织
第四条 锅炉压力容器无损检测人员(以下简称无损检测人员)的资格考核工作由锅炉压力容器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核委员会(以下简称考委会)负责进行。
考委会分为全国考委会(对境外称:中国锅炉压力容器无损检测人员考核委员会)、省考委会(指省、自治区、直辖市考委会,下同)、地市和企业考委会。
第五条 全国考委会受劳动部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领导,并由该监察机构商请有关部、委的代表及部分无损检测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委员中无损检测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不低于80%,其中,承担考核的每一种无损检测方法的Ⅲ级持证人员不应少于4个。
全国考委会的职责:
1.负责Ⅲ级(必要时可负责Ⅱ级)无损检测人员的资格考核工作;
2.对境外无损检测人员进行资格考核;
3.组织编写无损检测人员的考核大纲和培训教材,建立试题库;
4.组织考核工作经验交流和咨询;
5.承办劳动部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委托的有关业务;
6.指导省以下(含省)考委会的考核工作;
7.与国外无损检测考核机构交流考核工作经验。
第六条 省考委会受省级监察机构领导,并由该监察机构商请该省有关部门的代表及部分无损检测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委员中无损检测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不低于80%,其中,承担考核的每一种无损检测方法的Ⅲ级持证人员不应少于3个。
省考委会的职责:
1.负责Ⅱ级(必要时可负责Ⅰ级)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核工作;
2.指导地市和企业考委会的考核工作;
3.承办省级监察机构委托的有关业务;
4.组织Ⅰ级考委会的考核工作经验交流和咨询。
第七条 地市考委会须经所在地的省级监察机构批准,受所在地的地市级监察机构领导,并由该监察机构商请该地市有关部门的代表及部分无损检测专业技术人员组成。
企业考委会须经所在地的地市级监察机构同意后报所在地的省级监察机构批准。企业考委会受本企业领导并由该企业的技术负责人、质量管理负责人、教育部门的代表及部分无损检测专业技术人员组成。
地市和企业考委会中无损检测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不低于80%,其中,承担考核的每一种无损检测方法的Ⅲ级持证人员不应少于2个,Ⅱ级持证人员不应少于3个。
地市和企业考委会的职责:
负责Ⅰ级无损检测人员的资格考核工作及地市级监督机构委托的有关业务。
第八条 各考委会应制订与考核有关的管理制度,同时应具备考核所需的设备、试件、试块、器材及场地。
第九条 省以下(含省)考委会成立后,应由相应的监察机构报上一级监察机构备案。
第十条 各考委会应将年度考核工作总结和下一年度的考核计划报送监察机构,并抄报上一级监察机构。
第十一条 监察机构对所管辖的考委会的考核工作应进行检查。

第三章 报 考 条 件
第十二条 无损检测报考人员(以下简称报考人员)须同时满足下列基本条件:表1
--------------------------------------------------------------------------------
| | 报 考 级 别
| |--------------------------------------------
| 报考人员 | Ⅰ | Ⅱ |
| |--------------------|--------------------|
| 的学历 |从事所报考无损检测 |持所报考无损检测方 |
| | | |
| |方法的实习时间(月)|法Ⅰ级证的时间(年)|
|--------------------------------|--------------------|--------------------|
|无损检测、焊接专业大专以上学历 | 3 | 1 |
|--------------------------------|--------------------|--------------------|
|其他理工科大专以上学历 | 3 | 2 |
|--------------------------------|--------------------|--------------------|
|中专以上学历 | 6 | 3 |
|--------------------------------|--------------------|--------------------|
|其他学历 | 12 | 4 |
--------------------------------------------------------------------------------
--------------------------------------
|
------------------------------------|
Ⅲ |
------------------------------------|
持Ⅱ级 |其中持所报考无损检测方 |
| |
证(个)|法Ⅱ级证的时间(年) |
--------|--------------------------|
| 2 |
|--------------------------|
2 | 3 |
|--------------------------|
注 | 4 |
|--------------------------|
| 5 |
--------------------------------------
注:其中一个Ⅱ级证必须是RT或UT。
1.从事无损检测工作的经历应满足表1的要求。
2.双眼矫正视力应在1.0以上,并具有报考的无损检测方法所要求的颜色分辨能力。

第四章 考 核 程 序
第十三条 报考人员应向表2所列的所在地的初审机构提交《锅炉压力容器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核申请表》(附件一)及有关材料,初审机构审查后送复审机构审查。表2
------------------------------------------------------------------------
| 报考的级别 | 初审机构 | 复审机构 |
|----------------------|------------------|------------------------|
| Ⅰ | —— | 地市级监察机构 |
|----------------------|------------------|------------------------|
| Ⅱ | 地市级监察机构 | 省级监察机构 |
|----------------------|------------------|------------------------|
| Ⅲ | 省级监察机构 | 劳动部监察机构 |
------------------------------------------------------------------------
第十四条 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报考人员可到外地接受考核,复审机构应将符合报考条件的申请表及时转至外地相应的监察机构。
1.目前尚未成立考委会的地区;
2.考委会尚无条件对报考的无损检测方法进行考核;
3.考核计划无法满足报考人员的需要。
第十五条 考委会应将考核时间、地点通知符合条件的报考人员,报考人员应按规定缴纳考核费。
第十六条 考委会对符合报考条件的人员进行考核,每次考核,每种无损检测方法的主考人员不应少于3人,并应指定一人负责。
第十七条 考委会评定报考人员的考试成绩后,报相应的监察机构审核。经审核合格的人员,由监察机构签发资格证书(附件二),对其中参加Ⅰ或Ⅱ级考核的外地报考人员的成绩,应分别转至报考人员所在地的地市级或省级监察机构,并由其对考核合格人员签发资格证书。
报考人员对考核结果有异议时,可向考委会所在地的监察机构或上一级监察机构申诉,监察机构可根据情况对考试成绩进行复审。

第五章 考核方法、内容及评定
第十八条 无损检测人员的资格考核方法分笔试、实际操作考试,其中对报考Ⅲ级的人员还必须进行口试。
第十九条 Ⅰ级无损检测人员的考核:
一、笔试按表3的要求命题。
二、实际操作考试包括:
1.检测仪器的调试;
2.典型检测对象的检测操作;
3.识别缺陷的信号、指示及影像;
4.记录检测数据,整理检测资料。表3
------------------------------------------------------------------------
| |①RT、UT考核不少于30道题; |
| 试题总量 | |
| |②MT、PT、ET、AE考核不少于25道题。 |
|----------------|--------------------------------------------------|
| 试题类型 | 是非题、选择题、问答题、计算题 |
|----------------|--------------------------------------------------|
| 满 分 | 100 |
|----------------|--------------------------------------------------|
| | 1.无损检测的种类及其相关术语的 |
| | 10% |
| |基本概念 |
| | 2.报考的无损检测方法的简明原理 |
| | 20% |
| |及安全防护知识 |
| 试题 | 3.报考无损检测方法所使用的仪器、 |
| 内容、范 | 40% |
| 围 及 所 |设备的性能及检测的基本程序 |
| 占 的 分 | 4.有关安全规程、标准中规定的对锅 |
| 数比例 | |
| |炉压力容器采用的探伤方法、比例、合 15% |
| | |
| |格的标准 |
| | 5.锅炉压力容器的基本知识及焊接 |
| | 15% |
| |中常见的缺陷 |
|----------------|--------------------------------------------------|
| 备 注 | 问答题和计算题不少于25分 |
------------------------------------------------------------------------
第二十条 Ⅱ级无损检测人员的考核
一、笔试按表4的要求命题。
二、实际操作考试包括:
1.检测仪器的调试;
2.检测规范的选择;
3.典型检测对象的检测操作;
4.识别缺陷的信号、指示和影像,根据标准评定检测结果;
5.填写检测报告。表4
------------------------------------------------------------------------
| |①RT、UT考核不少于40道题; |
| 试题总量 | |
| |②MT、PT、ET、AE考核不少于30道题。 |
|----------------|--------------------------------------------------|
| 试题类型 | 是非题、选择题、问答题、计算题 |
|----------------|--------------------------------------------------|
| 满 分 | 100 |
|----------------|--------------------------------------------------|
| | 1.无损检测概论,有关规程、标准中对 |
| | 30% |
| |无损检测的要求 |
| | 2.锅炉压力容器结构、金属材料及制造 |
| 试题 | 15% |
| 内容、范 |工艺的一般知识 |
| 围 及 所 | 3.报考的无损检测方法的理论基础和 |
| 占 的 分 | 40% |
| 数比例 |检测工艺 |
| | 4.报考的无损检测专业方法所使用的 |
| | 15% |
| |仪器、设备的性能及防护知识 |
|----------------|--------------------------------------------------|
| 备 注 | 问答题和计算题不少于30分 |
------------------------------------------------------------------------
第二十一条 Ⅲ级无损检测人员的考核:
一、笔试分基础知识考试和无损检测知识考试两种,按表5的要求命题。
二、实际操作考试包括:
1.检测仪器的调试;
2.检测规范的选择;
3.典型检测对象的检测操作;
4.判别并解释缺陷的影像、信号和指示,依据标准评定、分析检测结果;
5.填写检测报告;
6.提出改进产品质量和检测工作质量的措施。表5
--------------------------------------------------------------------------
|试题类型 | 是非题、选择题、问答题、计算题 |
|----------|----------------------------------------------------------|
|试题类别 | 基础知识(注) | 无损检测知识 |
|----------|--------------------------|------------------------------|
|试题总量 | 不少于40道题 | 不少于50道题 |
|----------|--------------------------|------------------------------|
|满 分 | 100 | 100 |
|----------|--------------------------|------------------------------|
| | | |
| | | |
| |1.有关条例、规程、规则 | |
| | | |
| |的基本知识 20% |1.报考无损检测方法的 |
|试 题 内| | |
| |2.锅炉压力容器、金属 |理论、工艺、设备及安全 |
|容、范 围| | |
| |材料及产品制造工艺的 |防护知识 60% |
|及 所 占| | |
| |基础知识 35% |2.报考的无损检测方法 |
|的 分 数| | |
| |3.相当于Ⅱ级水平的其 |的标准、技术规范及技 |
|比例 | | |
| |它非报考无损检测方法 |术管理知识 40% |
| | | |
| |的知识 45% | |
| | | |
| | | |
|----------|--------------------------|------------------------------|
| | 问答题和计算题不少 | |
|备 注 | | |
| |于35分 | |
--------------------------------------------------------------------------
注:凡已持有某种方法Ⅲ级资格证书的人员,在报考另一种方法Ⅲ级证时,可免试基础知识。
三、口试。主考人员根据报考人员所从事无损检测工作的简历、技术总结和编制典型产品的无损检测工艺进行提问,综合考察报考人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口试的成绩按优、良、中、差四级评定。
第二十二条 报考人员各科考试成绩同时满足表6相应级别要求时为合格。报考Ⅰ、Ⅱ级的人员,若笔试和实际操作考试中有一科成绩不合格,可在一年内补考不合格科目。报考Ⅲ级的人员,若实际操作考试和口试中有一科成绩不合格,可在一年内补考不合格科目。
表6
--------------------------------------------------------------------------
| | 合格标准 |
| 考试科目 |----------------------------------|
| | Ⅰ | Ⅱ | Ⅲ |
|----------------------------------|----------|----------|----------|
| 笔试 | 基础知识考试 | | | ≥80 |
| |--------------------| ≥70 | ≥75 |----------|
| (分) |无损检测知识考试 | | | ≥80 |
|----------------------------------|----------|----------|----------|
| 实际操作考试(分) | ≥80 | ≥80 | ≥80 |
|----------------------------------|----------------------|----------|
| 口试 | 不考 | 优或良 |
--------------------------------------------------------------------------

第六章 监 督 管 理
第二十三条 锅炉压力容器无损检测持证人员只能从事与其证书级别相应的无损检测工作,其中:
Ⅰ级人员可在Ⅱ、Ⅲ级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无损检测操作,记录检测数据,整理检测资料。
Ⅱ级人员可编制一般的无损检测程序,并按Ⅲ级无损检测人员编制的无损检测工艺独立进行检测操作,评定检测结果,签发检测报告。
Ⅲ级人员可根据标准编制无损检测工艺,审核或签发检测报告,解释检测结果,仲裁Ⅱ级人员对检测结论的技术争议。
无损检测的实习人员只能在持证人员的指导下,从事无损检测的辅助工作。
第二十四条 持证人员所在单位应对无损检测持证人员加强管理,并建立无损检测人员技术档案,内容包括:
1.检测质量方面的奖惩情况;
2.中断无损检测工作的起止时间;
3.接受技术培训的情况。
当持证人员出现本规则第二十六条所述情况时,持证人员所在单位应及时向所在地的地市级监察机构报告。
第二十五条 如果持证人员不再从事锅炉压力容器检测工作,或工作单位发生变动时,持证人员所在单位应书面向地市级监察机构备案,并报发证机构。
第二十六条 监察机构应对本地持证人员的无损检测工作实行监督检查,发现下列情况之一时,视情节轻重,分别予以通报批评、吊销资格证书等处分。
1.转让无损检测资格证书;
2.因弄虚作假、玩忽职守,造成严重责任事故的;
3.因严重漏检、误检,不能保证检测质量的;
4.私自外出从事锅炉压力容器无损检测工作的;
5.从事与资格证书不符的锅炉压力容器无损检测工作的。
无损检测资格证书被吊销者,两年内不准参加资格考核。
第二十七条 持证人员的资格证书有效期为5年。有效期期满前9个月内,持证人员须按本规则第十三条规定的程序向相应的监察机构提交复试申请表(附件三)。
第二十八条 下列人员不得参加复试:
1.连续中断无损检测的时间超过18个月的;
2.本年度内出现本规则第二十六条所述情况受到通报批评处分的。
第二十九条 复试工作应由相应的考委会进行,但经所在地的监察机构(Ⅱ级人员指省级监察机构,Ⅰ级人员指地市级监察机构)同意,持证人员也可参加外地考委会组织的复试。
第三十条 复试科目分为笔试和实际操作考试。
笔试的内容侧重于考察报考人员对有关的无损检测新技术、新标准的熟知程度;实际操作考试是考察其操作技能是否达到相应级别的要求,可选取本规则第十九条、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中部分实际操作考核项目进行考核。
第三十一条 各科目复试成绩同时符合表7要求时,复试为合格,由相应的监察机构按本规则第十七条的规定签发资格证书。
表7
--------------------------------------------------------------------------
| | 合 格 标 准 |
| 考 试 科 目 |----------------------------------|
| | Ⅰ | Ⅱ | Ⅲ |
|----------------------------------|----------|----------|----------|
| 笔试(分) | 不考 | ≥75 | ≥80 |
|----------------------------------|----------|----------|----------|
| 实际操作考试(分) | ≥80 | ≥80 | ≥80 |
--------------------------------------------------------------------------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二条 锅炉压力容器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证书由劳动部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统一印制。
第三十三条 本规则由劳动部负责解释。
第三十四条 本规则自1994年10月1日起施行。
附件一:
锅炉压力容器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核申请表
----------------------------------------------------------------------------
| 姓 名 | | 性 别 | |
|--------------|--------------------------------------------------------|
| 工作单位 | |
|--------------|--------------------------------------------------------|
| 通讯地址 | | 邮 编 |
|--------------|------------------------------------------|------------|
| 技术职称 | | 矫正视力 |
|------------------------------------------------------------------------|
|最| 起 止 年 月 | 学 校 名 称 |
|高|----------------------------------------|--------------------------|
|学| | |
|历| | |
|--------------------------------------------|--------------------------|
| | 起 止 年 月 | 工 作 单 位 |
| 锅炉压力 |----------------------------|--------------------------|
| | | |
| 容器无损检 | | |
| | | |
| 测工作简历 | | |
| | | |
|--------------------------------------------------------------------------
|
|--------------------------------------------------------------------------
| | 无损检测方法 | RT | UT |
| |----------------------------|------------|------------|
| 持证情况 | | 级 别 | | |
| |原有证书|------------------|------------|------------|
| 及报考级别 | | 取证时间 | | |
| |----------------------------|------------|------------|
| | 报 考 级 别 | | |
|--------------|----------------------------|----------------------------
| 所附材料 | 序 号 | 附
| |----------------------------|----------------------------
| (注) | |
|--------------|----------------------------|----------------------------
| | 报考人所在单 |
| | |----------------------------
| | 位审查意见 | 初 审
| |----------------------------|----------------------------
| 审查意见 | |
| | |
| | (章) | (章)
| | 年 月 日 | 年
| | |--------------------
--------------------------------------------------------
--------------------------------------------------------
出生年月 | |
------------------------------------------------------|
所属行业、系统 | |
----------------------------|------------------------|
| 电 话 | |
------------------------------------------------------|
左: 右: |
------------------------------------------------------|
专 业 | 备 注 |
----------------------------------------|------------|
| |
| |
----------------------------------------|------------|
无损检测方法 | 备 注 |
----------------------------------------|------------|
| |
| |
| |
| |
| |
------------------------------------------------------|
|
------------------------------------------------------|
MT | PT | ET | AE |
------------|------------|------------|------------|
| | | |
------------|------------|------------|------------|
| | | |
------------|------------|------------|------------|
| | | |
----------------------------------------|------------|
件 名 称 | 页 数 |
----------------------------------------|------------|
| |
------------------------------------------------------|
监察机构审查意见 |
------------------------------------------------------|
| 复 审 |
----------|------------------------------------------|
| |
| |
| (章) |
月 日| 年 月 日 |
| |
--------------------------------------------------------
注:“所附材料”栏应包括下列内容:
1.能反映最高学历的证明或复印件。
2.能从时间上反映曾从事锅炉压力容器无损检测工作的工作见证(复印件)。
3.视力证明或复印件。
4.现持资格证书的复印件。
5.报考Ⅲ级者的无损检测工作技术总结。
附件二:
锅炉压力容器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证书格式
1.封面
----------------------------------------------------------------
| 锅炉压力容器无损检测人员 |
| |
| |
| |
| 资 格 证 |
| |
| |
| |
| |
|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部 |
| 职业安全卫生与 |
| 监察局 |
| 锅 炉 压 力 容 器 |
| |
| |
| |
----------------------------------------------------------------
2.封二
----------------------------------------------------------------
| |
| ---------- |
| | | |
| | 相 |(盖章签发 |
| | |证书的监察 |
| | 片 |机构印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证件编号: |
| |
----------------------------------------------------------------
3.第1页
----------------------------------------------------------------
| |
| |
| 姓名: |
| |
| |
| 性别: |
| |
| |
| 出生年月: |
| |
| |
| 工作单位: |
| |
| |
----------------------------------------------------------------
4.第2、3、4、5、6、7、8、9页
------------------------------------------------------------------------------
| |
|------------------------------------------------------------------------ |
|| 无损检测方 | | 有效期至 | 发证机构印章 | |
|| | 考委会名称 | | | |
|| 法级别代号 | | (年月) | (签发时间)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第10、11页
------------------------------------------------------------------------------
| |
| |
| |
| |
| 工作单位变更记录 |
| ---------------------------------------------------------------------- |
| | 工 作 单 位 | 备 案 时 间 |备 案 机 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68mm
6.封三
----------------------------------------------------------------
| |
| |
| |
| |
| 注意事项 |
|(1)检测时随身携带,不得转借他人。 |
|(2)不得私自涂改证内各项内容。 |
|(3)如有遗失,立即向发证机构申报。 |
|(4)只能在持证范围从事锅炉压力容器无损检测工作。 |
|(5)工作单位变动后,应到地市级监察机构备案。 |
| |
| |
| |
| |
| |
----------------------------------------------------------------
84mm
附件三:

不分页显示   总共2页  1 [2]

  下一页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西安市行政过错责任追究暂行办法

陕西省西安市人民政府


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西安市行政过错责任追究暂行办法的通知

市政发〔2005〕66号 2005年6月11日

《西安市行政过错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已经市政府研究通过,现印发你们,请贯彻执行。

西安市行政过错责任追究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规范行政行为,提高行政效能,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各级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以及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的工作人员,在行政管理、公共服务过程中发生行政过错的,依照本办法追究行政过错责任。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行政过错,是指不严格依照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履行职责,造成一定后果,尚不构成纪律处分的行为。
  前款所称一定后果,是指被服务或管理对象投诉;被上级机关或领导批评;引起舆论批评,媒体曝光;损害服务或管理对象合法权益,被查证属实的。
第四条 下列行为应当追究行政过错责任:
(一)不严格依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实施行政行为的;
(二)不严格依照国务院《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处理公文的;
(三)不按行政效能建设八项制度和行业服务规范服务的;
(四)对本职工作或领导交办的事项敷衍塞责、推诿拖延的;
(五)擅离职守的;
(六)该请示不请示,该报告不报告的;
(七)工作责任心不强,发生差错的;
(八)工作时间内在办公场所进行非公务活动的;
(九)其他不严格依照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履行职责的。
第五条 行政过错责任追究方式:
(一)责令纠正;
(二)诫勉;
(三)责令道歉;
(四)检查;
(五)取消当月奖金;
(六)取消年度评先评优资格;
(七)取消年度目标管理责任制奖金;
(八)通报批评;
(九)离岗培训;
(十)调整或者调离工作岗位。
前款所列追究方式,根据行政过错程度及后果单独使用或合并使用。
第六条 行政过错主要追究直接责任,必要时追究相关领导责任。
第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从轻或免予追究:
(一)认错态度好,主动、及时纠正过错的;
(二)主动、及时道歉,挽回影响的。
第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从重追究:
(一)一年内,被追究行政过错责任两次以上的;
(二)干扰、阻碍追究行政过错责任的;
(三)刁难、打击、报复投诉人的。
第九条 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实行简易程序。具体为受理、调查、处理、送达、复议。
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决定作出之前,视具体情况,可暂停责任人职务。
第十条 行政过错责任追究,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由所在单位监察、人事(组织)部门提出意见,报单位领导机构批准。
  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决定应当送达本人,并抄送相关部门或单位。
第十一条 不服行政过错责任追究的,应在接到责任追究决定次日起3日内,向所在单位提出申诉。所在单位应当在收到申诉次日起10日内做出复议决定。
  复议决定为最终决定。
第十二条 应当追究行政过错责任而不追究的,按本办法第五条规定追究主要领导的责任。
第十三条 行政过错责任追究错误的,应当予以纠正。不予纠正的,按本办法第五条规定追究主要领导的责任。
第十四条 本办法由市监察、人事行政管理部门依据各自职责实施监督。
第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债权人的撤销权,是指债权人对于债务人所为的危害债权的行为,可请求法院予以撤销的权利。债权人的撤销权起源于罗马法,因它是由罗马法务官保罗所创设的概念,故又称为保罗诉权。关于债权人的撤销权的性质,观点不同。
(1)形成权说认为,债权人的撤销权是一种依债权人的意思而使债务人与第三人之间的法律行为(诈害行为)绝对无效的形成权。依此说,撤销权诉讼为形成之诉。它虽合于理论,但如债务人怠于请求第三人返还利益,债权人仍需再行使代位权,始能达到保全债权目的,与法律设立撤销权以恢复债务人的责任财产的本旨相背。
(2)请求权说认为,债权人的撤销权为对于因债务人的行为而受利益的第三人直接请求返还的债权。其内部又分为基于法律规定的返还请求权、基于侵权行为的返还请求权及类似于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等观点。依此说,撤销权诉讼为给付之诉。其不足在于,难以解释债务人的行为有效时第三人何以应负担返还义务。
(3)折衷说认为撤销权诉讼通常兼具形成之诉与给付之诉两种性质。我国学者多采此说。
(4)责任说将债权人撤销权作为一种伴有“责任上的无效”效果的形成权, 撤销权诉讼便是一种形成诉讼。 其基本构思是,迄今为止的学说认为,是财产从债务人名下转移到受益人处(财产流失的物权效果)有害债权人,故欲恢复责任财产,实际上(在物权上)须将取回的财产归到债务人名下。责任说对此提出批评,认为准确以言,是财产物权流失的反射效果同时使它不再构成债务人的责任财产(责任法上的效果)有害债权人,故欲恢复责任财产,只要撤销这一反射性效果使之归于无效即可。撤销的效果是使撤销的相对人处于以其取得的财产对债务人的债务负责的状态,换言之,撤销的相对人只是被置于一种物上保证人的地位(物的有限责任),因而对于债务人的地位并不生任何影响;撤销权诉讼的被告,是仅以受益人或者转得人为被告即可,并不必以债务人为被告。就债权人与撤销的相对人之间的责任关系的具体实现而言,债权人可以请求通过强制执行来直接实现(作为撤销的结果,债权人拥有了对于受益人或者转得人的强制执行容忍请求权),不必将脱逸财产实际归还给债务人。使责任关系具体实现的手续,是根据与撤销诉讼一起或者另行提起的责任诉讼(作为一种给付诉讼的强制执行容忍诉讼)。该说的难点在于, 与德国法不同, 日本法上没有责任之诉的诉讼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