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省属事业行政单位预算外资金管理办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11 05:32:08   浏览:9370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海南省省属事业行政单位预算外资金管理办法

海南省政府


海南省省属事业行政单位预算外资金管理办法
海南省政府



办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更好地发挥预算外资金的作用,根据国务院国发(1986)44号《关于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通知》精神,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事业行政单位的预算外资金,是指事业行政单位按照国家规定的收支标准和收支范围,不纳入国家预算,自收自支,单独核算和管理的财政资金。
预算外资金所有权属于拥有预算外资金的单位,任何单位不得平调,但要加强管理,监督使用。预算外资金来源和使用都要符合国家的规定,不得擅自用于增加人员工资、福利,乱发奖金和提高开支标准。
第三条 对省属事业、行政单位的预算外资金,不平调、不改变资金所有权,采取由省财政税务厅专户储存,计划管理,财政审批,银行监督的管理方式。
省属事业、行政单位预算外资金收入较大的单位实行财政专户储存。
今后纳入财政专户储存管理范围的单位,由省财政税务厅确定。
第四条 纳入财政专户储存管理的单位,应当先将实行财政专户储存管理前的预算外资金结余存款,转入省财政税务厅在银行设立的“代管预算外资金”专户,以后每月的收入要按收入金额,于月终后十日内转入财政“代管预算外资金”专户。凡不转或者逾期不缴者,银行应协助省财
政税务厅,督促其划转入财政“代管预算外资金”专户。
纳入财政专户储存管理的单位,将资金转入财政“代管预算外资金”专户时,应当填制“委托付款凭证”送开户银行办理;转入财政“代管预算外资金”专户的资金,应当在“其他存款”科目下,增设“财政代管资金”二级科目,单独核算,不作往来款项处理。
纳入财政专户储存管理的单位,应当根据本单位预算外资金的收支情况,按照收入项目和支出用途,分别于年度、季度开始前五至十日内编制年度和季度分月收支计划及说明,报省财政税务厅。省财政税务厅根据各单位的存款情况,按照“先存后用,专款专用,量入为出,自求平衡”
的原则,审定用款单位的计划,按月填制“委托付款凭证”,将款项拨付给单位安排使用。如属于基建用款,省财政税务厅则根据批准的基建计划,将款项拨到单位开户的建设银行监督使用,如遇到临时的合理开支,应当编制追加用款计划,报经省财政税务厅审批后拨给单位使用。
第五条 省财政税务厅应当在有关专业银行分别开设计息和不计息的财政“代管预算外资金”专户。财政专户储存的资金,原有计息的,按银行规定的利率计付利息;原来银行没有计息的,也不计息。这部分资金和利息仍属原交款单位。
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省财政税务厅对专户储存的预算外资金的沉淀款,在不平调、不影响原交款单位合理安排使用的前提下,可以融通。
第六条 各单位对预算外资金必须加强管理,做好记帐、核算、报帐工作,不得在预算外再单独核算,不准私设“小钱柜”。尚未纳入财政专户储存管理的单位也应当按照省财政税务厅的布置,依时编报上半年预算外资金收支执行情况表和年度预算外资金收支决算。
第七条 省财政税务厅要通过审查决算,掌握预算外资金收支情况。对违反规定,扩大范围,提高标准和使用不当的,应当及时纠正。对弄虚作假,隐瞒不报,转移资金,改变规定用途的,以违反财经纪律论处。
第八条 本办法授权省财政税务厅解释。
第九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1988年10月29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晋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办理领导同志批示事项工作规则》的通知

山西省晋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晋市政办〔2008〕75号





晋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办理领导同志批示事项工作规则》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及驻市各有关单位:

《办理领导同志批示事项工作规则》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晋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〇〇八年七月三十一日

办理领导同志批示事项工作规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使领导同志批示事项办理工作更加制度化、规范化,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特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 本规则所称领导同志批示事项,是指党和国家领导人,中央部委负责人,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领导,在正式公文之外批示的交由市政府办公厅组织办理的事项。

  第三条 领导同志批示事项,按照职责分工和批示要求,由市政府组成部门、市直有关单位、各县(市、区)政府承办。市政府办公厅除直接承办有关事项外,同时承担领导批示事项的分办、催办、协调、综合、上报和重要批示的调查研究、组织落实等工作。

  第四条 办理领导同志批示事项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及时。随收随办,急事急办,特事特办,不误时,不误事。

  (二)准确。正确领会领导批示精神,认真按照领导批示办理,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三)保密。对领导批示及相关资料,要视同正式公文管理,严格执行保密规定,做到不误传、不横传、不丢失、不泄密。

第二章 交 办

第五条 市政府办公厅办理领导批示事项的具体组织工作由市政府办公厅督查室负责。督查室收到领导批示后,按本规则有关规定组织运转。

  第六条 登记。将收件编号、收件日期、批件名称、领导批示内容、转办日期、转往单位、办理时限等作详细记录。对办理过程中的运转情况和办理结果,也要登记注明,以备查询、统计。

  第七条 拟办。在认真阅读领导批示及相关材料,正确领会批示精神的基础上,拟定分办意见,确定主办、协办单位,提出具体办理要求和办理时限。除领导批示转交有关单位和同志参阅的外,一般均应按要求报送办理结果。办理时限根据批示涉及事项的难易、缓急程度确定,一般不超过15日,复杂的可适当延长时间。拟办意见一般由市政府办公厅督查室拟定,重要、复杂事项由分管领导或秘书长审定。

  拟办意见确定后,根据转办和送阅的需要,将领导批示及相关材料复印相应份数。复印件应确保领导批示的完整、清晰。相关材料篇幅较长、原件又易于查找的,可只复印领导批示,请承办单位自查材料原件。

  第八条 转办。将领导批示及相关材料的复印件转送有关单位办理,原件留存备查。凡要求报送办理结果的事项,转办时均附市政府办公厅《领导同志批示事项督查办理通知》,注明主办单位、协办单位、办理要求、办理时限和转办日期,并加盖晋城市人民政府督查专用章。

第九条 送阅。在转办的同时,应将重要的领导批示及相关材料的复印件送请市政府有关领导阅知。阅知人对办理工作有具体意见的,由市政府办公厅督查室及时转告主、会办单位。

  第十条 催办。分别不同情况,采取电话询问、发书面催办通知、实地督促检查等多种方式进行催办。一般在临近办结期限时进行催办,急件要跟踪催办。催办过程中了解的重要情况,要及时向批示人和分管领导报告。

  有关单位接到催办通知后,要及时反馈未按规定时限办理的原因、进展情况和下步工作打算。

  第十一条 反馈。收到承办单位报来的办理结果后,应认真审查是否符合办理要求。符合要求的,分别以下列方式报告批示人:

  (一)省委或省政府及以上领导人批示事项,以市政府名义拟写办理情况报告,办理情况报告经市政府主要领导审定后报送。

  (二)市委领导批示事项的办理结果,经市政府有关领导或秘书长审定后转报。

  (三)市政府领导和各秘书长批示事项,由市政府办公厅督查室综合整理后,形成领导批示办理结果报告后报送批示人。

  对不符合办理要求的办理情况报告,市政府办公厅督查室应提出意见,退回承办单位作进一步研究办理。

  第十二条 注结。领导批示事项办理到以下程度的,可以在办理环节上注结:

  (一)不要求反馈办理结果的,已将领导批示转达有关单位或有关人员。

  (二)要求反馈办理结果的,向批示人反馈了办理结果,批示人未提出不同意见。

  批示人对办理结果有新的批示意见的,不应注结,而应及时将批示人的意见转达承办单位,由承办单位作进一步研究办理。

第十三条 归档。领导批示事项办结之后,将批示原件、办理结果报告及相关材料收集齐全,按档案管理要求整理、归档保存。

第三章 承 办

第十四条 承办单位办理领导批示事项的具体组织工作由其办公室(或督查机构)负责。工作规则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

  第十五条 承办单位应在规定期限内完成领导批示事项的办理工作,并按期向市政府书面报告办理结果。书面报告情况应真实准确、内容完整、文字简练、格式规范。报告一式二份报送市政府办公厅督查室。

  批示中只涉及各县(市、区)政府、部门、单位名称的,办理结果报告由各县(市、区)政府、部门、单位主要负责同志签发,加盖单位公章;批示中涉及各县(市、区)政府、部门、单位负责同志姓名及单位名称的,办理结果报告由主要负责同志或该负责同志签发,加盖本单位公章。各县(市、区)政府、部门、单位负责同志的批办意见附在正式办理结果报告后一并报送。

  因故不能如期报告办理结果的,应在到期前向市政府办公厅督查室说明情况,经研究同意后,方可延长办理期限。

  第十六条 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承办单位的事项,由主办单位牵头办理并负责起草和报送办理情况报告。主办单位要主动与协办单位协商,协办单位要积极配合,共同做好领导批示事项的办理工作。

  第十七条 主、协办单位在办理过程中出现分歧意见时,由主办单位负责人协调解决。

第十八条 经主办单位负责人协调仍不能取得一致意见的,由主办单位将协调经过、意见分歧所在、各方意见的依据及解决分歧意见的建议整理成文,报送市政府办公厅督查室,由市政府办公厅督查室按照职责分工报请分管领导协调。

第四章 综 合

第十九条 市政府办公厅督查室负责领导批示事项办理工作的综合分析,及时向有关领导和单位通报,并对全市政府系统督查网络成员单位的工作进行指导和服务。

  第二十条 建立领导同志批示事项办理情况月报制度。市政府办公厅督查室每月15日前对上月批示事项的办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将统计分析报告和各单位办理情况报批示领导阅示。

  第二十一条 市政府办公厅督查室不定期组织全市政府系统督查网络成员单位交流领导批示事项办理工作的情况和经验,研究探讨做好领导批示事项办理工作的方法和措施。对能够及时、准确、认真办理领导同志批示事项的单位进行表扬,对不能按规定办理领导同志批示事项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

第二十二条 本规则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绵阳市失业保险市级统筹办法的通知

四川省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绵阳市失业保险市级统筹办法的通知
 
绵府办发[2009]5号


科技城管委会,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园区管委会,科学城办事处,市级各部门:

《绵阳市失业保险市级统筹办法》已经市政府第55次常务会议审定同意,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〇〇九年一月十六日





绵阳市失业保险市级统筹办法



第一条 根据国务院《失业保险条例》和《四川省失业保险条例》的规定,为了强化失业保险基金管理,提高失业保险基金自求平衡能力,确保参保人员失业保险待遇的按时足额支付,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统筹范围、对象:绵阳市行政区域内的城镇企事业单位及其职工、民办非企业单位及其职工、社会团体及其专职人员和国家机关中的事业编制人员、劳动合同制工人的失业保险基金实行市级统筹;在绵阳市境内的中央、省属机关、事业、企业单位参加失业保险市级统筹。

第三条 统筹目标:统一失业保险制度、统一失业保险费征收范围、统一缴费基数、统一缴费费率、统一待遇支付标准、统一资金管理调剂、统一待遇社会化发放。

第四条 市、县市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分别主管全市和县市区的失业保险工作。各级就业服务管理机构,具体负责失业保险基金的征缴、发放和管理事务。市、县市区财政部门负责失业保险基金的财务管理和监督。

第五条 参保单位应缴纳的失业保险费,财政全额拨款的单位由同级财政预算安排;差额拨款的单位,按比例列入同级财政预算,不足部分由单位自筹解决;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和企业由本单位自行筹集缴纳。

第六条 失业保险费征缴。

(一)全市失业保险费征缴计划由市就业服务管理中心根据省下达的扩面、征收和清欠等年度目标任务编制,经市劳动保障、财政部门审核并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下达县市区人民政府执行,纳入政府年度目标管理考核。

(二)用人单位以全部在职职工的工资总额为缴费基数,职工个人以本人上月工资作为缴费基数。当单位和职工个人的缴费基数低于我市平均工资的60%时,按我市平均工资的60%作为缴费基数。

(三)用人单位缴纳失业保险费的比例为2%,职工个人缴纳失业保险费的比例为1%。

(四)失业保险费由市和县市区分级征收,逐步过渡到市级统一征收。

第七条 失业保险基金的管理和使用。

(一)失业保险基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财政专户储存,专款专用。市、县市区财政设立失业保险基金财政专户,市、县市区就业服务管理机构设立失业保险基金收入户、支出户。

(二)失业保险基金的上解。实行市级统筹后,各县市区历年累计结余的失业保险基金,除由市就业服务管理中心核定预留3个月支付周转金在各地财政专户外,其余全部上划市级统筹。失业保险基金收入实行按月上解,各地就业服务管理机构于每月25日以前,从收入户中直接上解市失业保险基金收入户,并由市就业服务管理中心按规定缴存市财政专户管理。

(三)失业保险基金的支付。市、县市区失业保险金的支付实行报帐制,并与当年失业保险基金的征缴计划挂钩。

各县市区失业保险金实行按月支付,从本地财政专户预留周转金中拨付到就业服务管理机构支出户。县市区就业服务管理机构于每月25日前向市就业服务管理机构上报经各地劳动保障和财政部门审核的实际支出明细报表。

市对县市区失业保险金的拨付,根据各地上报的当月实际支出数,由市就业服务管理中心审核提出用款计划,报市劳动保障局审核,市财政局划拨市就业服务管理中心支出户后,再拨付各县市区财政专户。

1、完成当年征缴任务的,所需支出从市失业保险统筹基金中全额拨付;

未完成当年征缴任务的,按照市失业保险统筹基金和县市区财政6:4的比例,市失业保险统筹基金拨付60%,县市区地方财政安排解决40%。

2、当全市失业保险统筹基金出现收支缺口时,由市劳动保障、财政部门申请省级失业保险调剂金解决后,不足部份由市和县市区两级财政按6:4比例分担。

市失业保险统筹基金拨付的失业保险金,全部纳入县市区财政专户管理。

(四)省下达的失业保险调剂金、上级专项转移支付失业保险基金纳入市级失业保险基金统筹账户管理、使用。

第八条 县市区财政专户预留的3个月失业保险周转金,除预拨当月失业保险金支出确保发放外,一律不得擅自动用。

第九条 失业保险基金的预决算,按照财政部、劳动部《关于印发〈社会保险基金财务制度〉的通知》(财社字[1999]60号)规定程序办理。

第十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强化劳动用工管理,加强失业调控,确保失业保险平稳运行。用人单位一次裁减人员20人以上或超过本单位职工10%的,应按《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裁减人员方案报同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核后实施。

第十一条 为确保失业保险基金的安全运行和失业保险待遇的按时足额发放,市劳动保障和财政部门要建立和完善失业保险基金预警机制。基金支出出现风险时,应提前三个月向市人民政府报告,并提出解决办法。

第十二条 市、县市区财政和劳动保障部门建立失业保险费征缴激励机制。超额(不含预收参保单位下一统筹年度缴费和破产改制企业清算缴费)完成市政府下达的年度失业保险费征缴任务的,各级财政部门要足额安排失业保险基金征缴业务费用,保证失业保险基金征缴工作需要。

第十三条 市、县市区审计、财政和劳动保障部门,要加强对失业保险基金的监督管理,严禁擅自扩大失业保险待遇支付范围或提高支付标准,确保基金的正常运行。

第十四条 市就业服务管理中心负责县市区失业保险业务的指导,加强对全市失业保险参保登记、人员增减、缴费工资基数变化、基金征收、欠费清缴、个人缴费记录管理和失业保险待遇支出数据集中管理。

第十五条 各级工会组织、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对缴纳失业保险费和发放失业保险金的情况予以监督。参保职工应监督本单位缴纳失业保险费情况,并向同级就业服务管理机构反映和举报。

第十六条 失业保险基金收支实行计划管理和行业目标考核。

第十七条 本办法由市劳动保障局、财政局制定实施细则并组织实施。

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2009年1月1日起执行,若国家出台新的规定按新规定执行。